提升采矿速度的核心在于优化工程舰配置、合理使用采矿平台、科学规划矿区布局以及利用运输船辅助。工程舰的等级直接影响采矿效率,大型工程舰的采集速度显著高于中小型,因此优先升级并投入使用高级工程舰是基础。工程舰的技术值应优先分配给开采速度模块,仓储容量可通过运输船补充,不必过度依赖工程舰自身存储。舰船引擎升级对效率提升有限,但适当优化仍能减少移动时间。
采矿平台是中期提升效率的关键建筑,初级平台仅适合过渡,建议尽快解锁中级平台。中级平台能降低资源带开采难度并允许双工程舰同时作业,而高级平台可直接接收资源免去返程时间。平台选址需覆盖22区域的高密度矿区,尤其是金属和晶体资源集中地带。建造时注意将基地与平台边缘对齐,确保工程舰能以曲率速度直达作业区,减少巡航状态下的低速移动时间。
运输船AC721的仓储系统能大幅延长单次采矿时长,减少往返频率。将其编入矿队并升级仓储模块后,单次运载量可提升数倍,使实际效率接近理论最大值。计划圈的摆放也需技巧,让资源点位于圈边缘可最大化利用曲率移动,避免矿船在圈内低速巡航。离线时建议开启基地护盾保护矿队,同时将作战舰艇编入矿队提供护航,防止资源被掠夺。
矿区选择应兼顾资源类型与安全因素,金属矿需求最大需优先保障,水晶和重氢则按发展阶段调整配比。避免过早挑战高等级矿区,低级矿点同样能通过效率优化实现高产。采矿过程中需定期撤回并重新派遣工程舰以刷新效率加成,平台范围内的资源带要及时轮换开采。后期可通过同盟共享高级平台集中保护,但会略微牺牲个体效率。
资源管理策略同样影响长期采集效能,重氢在后期消耗剧增需提前储备,战斗损失会导致资源重复投入。采矿与战斗舰船需明确分工,避免混编影响专业度。计划圈数量紧张时可拆除初级平台转为纯计划圈开采,但需计算好移动速度与仓储的平衡点。技术储备应偏向采矿相关天赋,间接提升整体采集能力。
最终效率取决于多系统协同,单独优化某环节效果有限。从工程舰配置到平台建设,从运输编队到矿区规划,需建立完整的采矿体系。不同发展阶段侧重不同方案,初期以量取胜,中期依赖平台,后期侧重自动化。持续观察小时产量变化并及时调整策略,才能实现采矿效率的稳定提升。